母乳喂養如何判斷奶量夠不夠?怎么追奶最快?
那怎樣判斷奶量夠不夠呢?奶不夠時,怎樣成功追奶?追奶過程中要避免哪些誤區?今天分享一個相關提問供大家參考。
XX媽媽的提問:寶寶馬上4個月,混合喂養,母乳快沒了,已經有一個月了不愛吃奶粉,之前都是趁快睡迷糊時喂,現在迷糊時一給奶瓶直接醒了完全拒絕,一天餓七八個小時嗷嗷叫也不吃奶粉,非要吃母乳,一吃母乳喝不出來就急,老母親看著淚汪汪。之前發生過兩次乳腺炎,在月子中心通乳時還可以擠,現在連50mL都快擠不出來了,只有晚上寶寶睡整覺時5-6小時才有一邊漲奶,白天根本就沒奶了。
請問:如何追加奶量?
1、怎么判斷奶量夠不夠?感到脹奶再去喂奶嗎?
首先,母乳是否充足,其實不能用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量來評估,因為吸奶器刺激的奶陣要比寶寶在乳房上吃奶時少,所以往往遠低于寶寶在乳房上吃到的奶量。
其次,在4~6周建立乳汁供需平衡之后,乳房就不會頻繁感覺到脹奶,千萬不能等到脹奶的感覺再去喂奶,這樣就已經開始啟動回奶機制了,大腦會誤以為產的奶沒有排出的需求,所以就會減少產量。所以,通過是否有脹奶感來判斷奶量夠不夠,也是不準確的。
寶寶是否夠奶吃,我們主要看三個指標:①看寶寶精神狀態;②看大小便量,每天有6~7塊濕的尿不濕,小便顏色淡黃或無色;③看體重,體重有增加,在正常的生長曲線范圍內,就可以很自信奶是夠吃的。
2、乳腺炎是否會影響奶量?
哺乳媽媽發生乳腺炎確實會對乳量產生影響,往往很多媽媽在發生堵奶或者乳腺炎之后,奶量就會明顯下降;不過也不要緊張,這種炎癥慢慢消退之后,通過寶寶的多吸吮奶量還是可以追回來的。
3、怎樣成功追奶?
產奶的原理并不復雜,就是越吃越有。
乳頭接受的吸吮信號越多,大腦就知道越要更多的產奶,這種吸吮信號既可以由寶寶來提供,這是最好的方法,因為跟寶寶的肌膚接觸也能夠安撫到寶寶給他安全感,同時也能刺激媽媽產生與泌乳相關的激素,同時放松情緒更容易刺激產生奶陣。
如果增加寶寶吃奶次數有限的話,可以用吸奶器2~3小時吸一次。每次吸奶15~20分鐘,這種短時間間隔的吸奶要比長時間間隔更能有效刺激產奶。
另外,要注意寶寶的銜接姿勢,這其中還有一種可能是媽媽其實奶量不少,但寶寶吃到的實際奶量少,也就是說吃奶的效率不高。
在混合喂養的寶寶中,容易出現乳頭混淆,也就是寶寶不會吃乳房,銜接淺,不僅移除乳汁的效率降低還會引起乳頭疼痛變形甚至乳頭破損。包括孩子出牙不適,月齡增加對周圍的好奇心增加出現吃奶不專心,都會影響到寶寶銜接。所以
無論何種方式的追奶,其實都是一場信心和耐心的游戲,需要媽媽放下自己的焦慮和過高的期待。如果確實目前奶量攝入不足的話,我們一邊追奶,同時一邊在嘗試不同的方法,給寶寶添加配方奶。比如換不同孔徑的奶瓶,盡量不要由媽媽來用奶瓶,因為寶寶會更愿意選擇跟媽媽肌膚相親的親喂,讓家里其他人用奶瓶喂寶寶。盡量不要強迫用奶瓶,這樣會讓寶寶把奶瓶和吃奶不開心聯系在一起,從而更加抗拒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